找到相关内容1202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庐山慧远的弥陀论

    化身佛),如同「受生之际、必资余垢以成化」(b)、「应群麤必先假器」(g)、等所示,必得藉四大五根而现其形姿,若然,则又和法身的性质矛盾。而且,若法身是完全的、清净的,则和俗世间分属不同的次元,则圣俗的...

    陈敏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371087.html
  •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

    核心所在。净土人求西方净土,禅者主唯心净土,皆为成佛,宗旨一致。净土仗他力,但必得净土行者以信愿行,口诵佛号,自身努力修持才得。禅宗讲自力,尽管呵佛骂祖,毁经弃教,但悟道参禅亦要有善知识的接引,「参话头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271186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看法)(注 31 )和他的弟  子提婆, 以严格论理的方式,写下一连串大乘佛教理论作品  ,奠定了大乘佛教牢不可破的基石。  达到般若必得先修习传统佛理,所以早期的般若经如放  光、 光赞、道行均未对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——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,令彼造恶口业、种堕落因。其损失不可谓不大!  印师作〈佛教以孝为本论〉,明示佛制出家必禀告父母,且必须是父母有兄弟子侄托付孝养,才可提出请求。提出后,又必得父母亲同意才行,否则不许剃度[注117]。...请求。提出后,又必得父母亲同意才行,否则不许剃度[注117]。可见佛所制之法亦不违伦常!  3、僧材超格,非常人所及  古德有云:「出家乃大丈夫之事,非将相所能及!」盖因出家系「出小家入大家」,以荷担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271357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ldquo;量”,以此而破我、我所执。既能如此,当即不受“身”之限碍(不念有身),则必得涅?而不复还此界中;如《杂阿含经》中云:若有比丘得无量三昧,身作证具足住,于有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净宗法师问答录

    业往生?    一、不论消业往生,还是带业往生,都是阿弥陀佛的事。要消业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消,要带业还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带,我们毫无能力,自己消也消不了,带也带不动。我们只管念佛,就必得往生,不必在此作...他说“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”。   首先我们要以佛经和祖师的解释作为标准,然后再来破斥我们心中的疑问。  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怎么办?干脆相信佛,佛没有说一定要临终念出十声才能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2073382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1)

    :「  夫言者,必之迹。心者言之本。所谓心尚无,多触言以宾无。故得其  言,必得其心,因迹以见其本也(注35) 。」意即僧肇之言无他,乃其  心意之所现。镇澄又说,德清所判的僧肇「俗物不迁」,难道也非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173399.html
  •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

    肯定他的用意:“座下勇猛精进,为人所难能。又欲刺血写经,可谓重法轻身,必得大遂所愿矣”,之后他还详细的介绍了写血经的几种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。[48]后来,印光大师考虑到弘一法师,本就身体不太好,怕他落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373475.html
  •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

    讲了:“《观经》说,具三心者,必得往生,什么叫至诚心?什么叫深心?什么叫回向发愿心?我没有体验哪!”善导大师的教典告诉我们:未必需要。有这个体验,念佛能往生;没有这个体验,念佛也往生!这就是宽广无边的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6.html
  • 学诚法师: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

    ,是名菩萨自利利他。”(卷第二)《优婆塞戒经》又说:“善男子!智者施时不为果报。何以故?定知此因必得果故。”(卷第五)《俱舍论实义疏》说:“修福及智所得果,皆为利他非自利,犹月光净照十方,世尊悲愿亦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773564.html